【社会实践】疫情防控中,与省定贫困村程庄村第一书记常桂虎的访谈

作者:孙一凡/文 来源: 发布日期:2020-07-10 浏览次数:

据常书记讲述,大年初二开始村里就开始封路,只留一个进出口,然后安排党员在村口值守,外来人口不能进入村,本村人口除了基本需要才出村,进出量体温。

笔者问常书记,为什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呢?他说,第一是因为这个村比较特殊。在上世纪70年代,枣庄南部的群众生活困难,全靠吃地瓜。玉米、小麦这些东西产量太低,吃不饱,地瓜产量比较大,可以吃饱饭。但是也就是饿不死,天天吃地瓜也没什么营养。所以1975年,枣庄市委决定实施稻改工程。

笔者又问:“那咱这边种水稻好种吗?”

常书记说,咱这边没有水,所以决定从微山湖引水,在平地上挖一个沟,把水从微山湖引来,有水不就可以种水稻了吗?所以当时开始挖渠,从76年挖到85年,这条渠就是胜利渠。胜利渠当时的指挥部就设在程庄村,所以程庄村的历史发展有优势,可以发展旅游。

常书记接着说,第二,自己是党校的,来了程庄村之后就把胜利渠精神给挖掘出来了。有了精神,就可以开展党员教育培训,把党员带到村里开展红色教育。然后程庄村就挂牌成立了区委党校。村里结合旅游就建了胜利渠采摘园,因为是弘扬胜利胜利渠的品牌,所以所有的产业都是胜利渠开头。

去年九月份开始培训到元旦,三个月的时间,光教育培训就赚了15万。采摘园是用扶贫资金建的,低价租给老百姓,交完租金之后由老百姓自己收。光采摘园的租金也有16万,情况一片大好。

但是到了大年初二,疫情来了。本身水上乐园没有建好,美食街还没开始建,大棚租给老百姓,十月份的时候种的草莓,到过年之前元旦左右刚开始摘,也就前后摘了15天时间。40块钱一斤草莓,外人不让进,这个采摘园就完全不能采摘了。常书记就想法通过微信建群,发朋友圈,搞网络销售,售后上门。

“大家都口罩,我也戴口罩,说实话,当时我也很害怕,”常书记笑着说,“但是没办法,老百姓他卖不出去。租咱村的集体大棚要是亏本,这个项目老百姓会产生怀疑,害怕挣不着钱,对不对?”

卖着卖着,大众网、齐鲁晚报的媒体就报道了这位“草莓书记”,这引起了区领导的重视。这个大棚采摘园是用扶贫资金建的,扶贫资金必须保证每年6%的收益,如果达不到就会撤回。培训基地也是一样,扶贫办也在拼命想办法把这个收入搞上去。于是区领导让邮政公司建了网站网上销售。每天上午十点,下午四点到程庄村拉农产品,按照订单去卖。疫情期间采摘园的蔬菜水果是受影响的,但是程庄村的领导班子也通过努力把老百姓的损失降到了最低。

在疫情的影响下,村里的几个旅游项目都停工了。过年的时候本是旅游旺季,但今年游客几乎没有。本身程庄村宣传的很好,去年算是一个网红村,但是就因为疫情影响了村里的旅游,发展延迟了,游客变少了,产业也受影响。

在问到教育培训基地的收入从哪来时,常书记解释道:“我们拒绝门票经济。乡村旅游靠门票来发展,路会越走越窄。我们要敞开门,所有的场馆免费参观。如果你要带走土特产,那就要收费就,我们只赚乡村旅游产业的钱。乡村旅游毕竟没有大城市旅游的那种规模,那种基础建筑,那种优势,如果收了门票有了门槛,就会把很多人拦在外面。我们培训基地的纪念场馆都是为了配合乡村旅游,你不能一来就去买东西,你肯定要先参观参观参观。但是如果是教育培训的话,那就是要收费的。比如说你自己来,就算你带着一车人来参观,都一分钱不要。但是你如果来培训,我们是不是要有讲解?我们需要讲党课的老师讲党课,需要吃饭。这是要收费的。”

最后笔者问到网络销售效果如何,常书记认为销售这方面没有困难,疫情期间可能主要靠网络销售,但是平时批发就足够了。

“但如果通过网上销售的话,会不会比批发的单价更高一些?”

“会的,”常书记回答,“也有一部分人采取网络销售的方法。”不过现阶段领导层还没有考虑网上直播。现在是供需平衡状态,一旦直播销售,很可能供不应求。常书记还提到直播的另一个作用——引流宣传,形成一个品牌效应。

Baidu
sogou